阅读视图
德银:黄金在全球“外汇黄金储备”比例已升至30%
北京经开区签约落地四大汽车产业重点项目
百度健康发布AI管家
一位北京女CEO要敲钟了!
近日,轻松健康集团IPO获证监会备案,为赴港上市铺平道路。
这家公司乍听陌生,旗下此前业务可能更为人熟悉——轻松筹。“家人突然罹患重病,无法承担高额费用,请好心人帮帮我们……”过去十多年,这样的求助信息频繁刷屏朋友圈,成为无数家庭在绝境中寻求希望的出口。
总部位于北京,公司创始人杨胤曾任职于IDG Inc。2014年她看好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机会,转身入局创业。直至去年,轻松健康集团选择剥离轻松筹等业务,如今杨胤带着公司终于走到了IPO门前。
从轻松筹到轻松健康,她带队IPO了
杨胤,早年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招股书显示,她曾就职于IBM中国分部,后于2002年加入IDG Inc.(该公司其后于2017年被IDG Capital Partners收购),最后出任职位为副总裁。
轻松健康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杨胤
转折出现在2014年,众筹成为互联网创业风口,她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轻松筹。那时她的想法很简单,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汇聚小钱成就梦想。很快,杨胤辞去了IDG职位,以CEO身份加入轻松筹,正式踏上创业之路。
基于微信和移动端的模式,公司初期吸引了一批尝鲜用户,不过多围绕智能硬件、农产品等项目。直到那年底,轻松筹出现了一个“拯救创业工程师”的救助项目——身患重症的工程师发起求助被广泛传播,短短几天内就募集到目标资金。
“让每一个家庭都有应对勇气和力量。”随后,杨胤调整公司方向,将业务聚焦为大病求助,将社交的强关系运用到大病筹款中,为求助者提供高效、透明、便捷的筹款渠道。
方向找到了,但路能不能走通,还是未知数。彼时支付宝、微信支付尚未大范围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杨胤曾公开回忆当时遇到的种种难处,称每一个翻过去的困难都是机遇。到了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轻松筹被民政部选定为第一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如今,轻松筹已帮助数百万大病家庭筹集到善款,业务逐步向保险业务和综合健康服务拓展。公司也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
不过,正在冲刺港股IPO之际,公司经历了业务调整。2024年,轻松健康集团分拆剥离了线上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以及朵尔医院的业务及实体。
兜兜转转,曾经的投资人杨胤即将收获自己的第一个IPO。
何以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轻松健康集团定位一站式平台,专注于提供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具体来看,健康服务包括提供筛查、科普、医疗预约服务及保健品等,而保险服务让用户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种健康保险产品。
营收方面,轻松健康集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6.5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46亿元、8440万元、5120万元。
轻松集团财报
轻松健康集团表示,保险服务最早于2016年12月推出,于往绩记录期间贡献了大部分收入。报告期各期,该业务收入占轻松健康集团总收入的81.5%、66.7%、34%、41.6%及22.9%。与此同时,健康服务的营收占比有所提升,从2022年的15.2%提升至2024年的65.3%。
时至今日,轻松健康集团拥有1.7亿名注册用户,86家医药合作伙伴,已提供来自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合共294款保险产品。
招股书披露,轻松健康集团共完成八轮融资,累计金额约1.26亿美元,身后浮现IDG资本、阳光保险、德同环球、道生资本、腾讯等身影。
IPO前,公司创始人杨胤通过控股公司持股23.93%,为单一最大股东,有望成为今年又一位站上敲钟舞台的女性掌门人。
互联网一个风口往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杨胤留给外界的印象都是轻松筹。毕竟,这曾是互联网的一个现象级项目。
时间回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一批模仿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国内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扎堆智能硬件、创意项目。但热潮退去,那些项目早已消失,反而另辟蹊径的轻松筹活了下来。
模式很简单,几乎只有最原始的社交裂变:发布求助链接,亲友转发,善意像雪球一样滚起来。与传统救助模式相比,更有人情味,也更快捷高效。
后来,水滴筹杀入战场。创始人沈鹏曾是美团“十号员工”,深谙互联网打法。他带着地推铁军冲进全国各大医院,帮患者“一对一”发起筹款。速度快、覆盖广,水滴筹势头凶猛。
彼时水滴筹融资总金额超过40亿元,身后集结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2021年,水滴公司成功上市。当时招股书显示:水滴筹平台累计筹款超370亿元,帮助超170万大病患者,捐款人次超3.4亿。
然而光环背后,争议并未停歇。
随着流量见底肉眼可见,竞争愈发激烈,行业乱象频发。央视新闻曾报道,假病人、假链接骗筹款、职业筹款推广人、筹款抽佣等问题频频出现。如今,监管逐步完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规章明确要求平台对求助信息真实性负责,资金必须由专用账户管理,并接受监督。去年底,水滴筹、轻松筹、暖心惠民3家进入民政部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指定名单。
对于平台来说,难题在于公益与盈利的平衡。尽管该众筹切实缓解了千万家庭的燃眉之急,但企业终究要盈利——于是,轻松筹、水滴筹纷纷转向保险、健康管理,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防”。
科技放大了善意,也让善意成了生意。不过也正如杨胤曾说:“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但如果你需要,全世界都会在这里帮助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作者:王露,36氪经授权发布。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中长期资金入市良好生态
准确率超99%,我国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全面迈进“北斗时代”
英伟达与台积电合作,首片美国本土制造Blackwell芯片晶圆亮相
黄仁勋现身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
AI背后是芯片。
芯片的背后则是工厂。
周五,英伟达与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首次亮相首片Blackwell芯片晶圆。
黄仁勋
这些晶圆最终将用来制作用于人工智能的Blackwell芯片。
黄仁旭在现场说:「你们制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但你们终将意识到,你们是更为历史性事件的一部分」。
黄仁勋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黄仁勋就拿出5000亿美元豪赌美国本土的AI芯片制造,所谓「MadeinUSA」。
大半年过去,终于,最强芯片Blackwell首次在「美国本土造」出来了!
将世界级AI芯片制造迁到美国本土
将台积电的尖端制造能力引入美国,「芯片之父」称之为「一项神来之笔,更是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里程碑。」
当我创办台积电时,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美国建造晶圆厂。
而今,梦想成真。
在凤凰城的厂区内,生产的齿轮已经提前开始转动。
而这里的总投资额,也已经攀升至一个惊人的数字——1650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英伟达是所有赢家中的佼佼者。
但即便是这位AI之王,也毫不讳言地承认:「没有台积电,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我们能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我们发明了GPU,彻底革新了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
我们开创了加速计算的时代,而这一切,都凭借着他们(台积电)为我们打造的芯片。
在庆祝活动上,黄仁勋与台积电运营副总裁共同登台,在这片Blackwell晶圆上签名,以纪念这一里程碑。
它展示了驱动全球AI基础设施的引擎正开始在美国本土制造。
这片作为半导体基础材料的晶圆,将经过分层、光刻(patterning)、蚀刻和切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成型为英伟达Blackwell架构所提供的超高性能、加速计算AI芯片。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将生产包括2纳米、3纳米和4纳米芯片以及A16芯片在内的先进技术,这些对于AI、电信和高性能计算等应用都至关重要。
台积电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宏大的项目,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科技本身——它更象征着制造业的回归。
我们正在将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建设能够基业长青的芯片制造业。
这或许是半导体产业在美国迎来的最重要的转折点。
新一代芯片美国本土下线
Blackwell是英伟达新一代AI超级芯片。
Blackwell架构第一次是在2024年3月18日的GTC大会上正式由黄仁勋在主旨演讲中首次对外公布的。
英伟达新一代AI超级芯片
简单介绍下Blackwell的基础架构。
晶体管数/规模:Blackwell架构GPU拥有约2080亿个晶体管。
工艺/芯片制造:Blackwell芯片采用NVIDIA与TSMC合作定制的4NP工艺。
芯片互连:为了突破单片硅片(reticle)面积限制,Blackwell GPU由两个子芯片组成,通过一种新的高带宽接口互联(NV-HBI)连接速度可达10TB/s(每秒10太字节)。通过这种方式,两个子芯片可以在逻辑上看作一个统一的GPU,从而实现「全性能链接」。
英伟达新一代AI超级芯片
在GTC 2025上,黄仁勋提到Blackwell目前已处于「全面量产/全面投入」状态。
这次终于首片晶圆由美国本土生产下线。
接下来,Balckwell之后的系列,都有望在美国生产。
Blackwell后面是Blackwell Ultra,作为Blackwell架构的下一步演进版,用于应对更大模型推理、更高性能/带宽需求的AI推理与训练场景。
Blackwell的下一代是由Rubin GPU + Vera CPU组成的「Vera Rubin」超芯片/平台。
黄仁勋在2025年GTC上公布,计划2026年下半年上市,目标是下一阶段的大模型训练与推理。
英伟达的芯片路线图里把Feynman标为Rubin的后继架构,时间窗口指向2028 年。
在它之前会先在2027年推出Rubin Ultra。
黄仁勋介绍产品
参考资料: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nvidia-tsmc-unveil-first-blackwell-chip-wafer-made-us-axios-reports-2025-10-17/
https://blogs.nvidia.com/blog/tsmc-blackwell-manufacturi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36氪经授权发布。
古特雷斯:联合国或面临破产危机
我国已建自动化码头数量达60座
快手双11购物节正式开启
法国财长回应一年内第三次遭评级下调:无法忽视
背包三年,我的旅行装备与好物分享
日本“幽灵舰队”正在毒害太平洋环焦,未来5年或将迎来生态灾难?

日本“幽灵舰队”正在毒害太平洋环焦,每天泄漏约4000升燃油,潜伏80年的危机彻底暴露,若不及时解决,未来五年或将爆发大规模生态灾难,而这些漏出来的油污,可能早已顺着鱼肚子钻进了一些人的血液里......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