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北京太古坊全部楼体封顶,落成后颐堤港将更名

36氪获悉,北京太古坊综合发展项目全部八栋在建楼体实现结构封顶。该项目位于坝河河畔,是颐堤港的扩建部分,待落成后将与颐堤港整体更名为北京太古坊。据了解,北京太古坊总楼面面积逾86万平方米,涵盖八座甲级办公楼、一座购物中心、一家全新东隅酒店、绿地空间及全方位配套设施。项目计划于2026年末起分阶段开业。

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上涨,蔚来跌超6%

36氪获悉,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上涨,截至发稿,蔚来跌超6%,小鹏汽车跌超1%,网易、哔哩哔哩涨超1%,拼多多涨0.64%,阿里巴巴涨0.47%,京东涨0.27%,百度涨0.18%,理想汽车涨0.09%。

华天科技: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羿微电子100%股份,股票明起复牌

36氪获悉,华天科技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后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安芯天钰铂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27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华羿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10月17日开市起复牌。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最终能否通过审批尚存在不确定性。

云南能投:子公司拟18.72亿元投建昆明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

36氪获悉,云南能投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宁云能投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储能公司”)拟投资建设昆明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8.72亿元。为满足储能公司该项目的资金需求,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储能公司增资3.72亿元。云南能投同日公告,公司拟179.96万元收购全资孙公司会泽云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向其增资8110万元。

通富微电:控股股东华达集团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36氪获悉,通富微电公告,持股19.79%的控股股东南通华达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本减持计划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517.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减持主要是出于自身经营管理需要,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减持价格将按照减持实施时的市场价格确定。

金融科技公司Upgrade融资1.65亿美元,计划12至18个月内启动IPO

消费金融科技公司Upgrade于周四宣布,其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1.65亿美元。距离其上一次外部融资已过去近四年,当时正值2021年金融科技行业繁荣的鼎盛时期。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资对Upgrade的投前估值为73亿美元,较其上一轮估值溢价21.7%。(新浪财经)

沧州明珠:广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36氪获悉,沧州明珠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东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持有的公司1.67亿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公司总股本的10.00%)转让给广州轻工,同时将剩余1.6亿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公司总股本的9.58%)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广州轻工。若转让完成,广州轻工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东方电缆:中标多个项目,金额合计约23.74亿元

36氪获悉,东方电缆公告,近期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宁波海缆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陆续收到相关中标通知书,确认为多个项目中标人。中标项目包括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等。中标项目金额合计约23.74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6.11%。项目中标后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影响公司经营的独立性。

毕马威调查数据:69%的CEO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10%-20%预算投入AI领域

毕马威近日发布的《2025全球首席执行官展望》显示,通过对全球1300多位首席执行官进行年度调查,近四分之三(71%)的首席执行官将人工智能列为2026年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69%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10%至20%的预算投入该领域。86%的中国首席执行官预计,人工智能投资回报期在三年之内,远高于去年的比例18%;其中,更有20%的中国首席执行官认为,不到一年就能看到实施人工智能的投资回报。(第一财经)

藏格矿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7.26%

36氪获悉,藏格矿业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01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1亿元,同比增长47.2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2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66.49%。

智光电气:拟购买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股权 股票复牌

36氪获悉,智光电气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光储能”)的全部或部分少数股权,同时公司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开市时起复牌。

2024年988位券商分析师辞职,同比升近三成

据中证协披露,2024年券商分析师离职988人次,同比上升29.66%,新招聘1786人次,同比减少29.01%。行业供给侧改革及降薪裁员大趋势下,中小券商分析师加速流向大型券商,同时券商研究部收缩人员规模,致使分析师队伍离职率高企、新招聘规模快速下滑。(财联社)

争夺女性用户,李想抢不过雷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朱晓宇,编辑:王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雷军和李想,虽然不像雷军和陈年那样的“好基友”,但关系一直不错,两人经常聚餐交流。9月底小米开发布会时,雷军还当众推荐,“国内别的车也不错,也可以考虑一下理想 i6!”李想则在微博表示“衷心感谢”雷军推荐。


交情归交情,产品竞争,李想和雷军可一点也不含糊。理想 i6 请来易烊千玺代言看来是想复制小米在年轻女性用户中的成功;雷军则在不久前带着团队去新疆测试大型六座SUV,小米汽车显然已经瞄准了理想的舒适圈。


按照最新曝光的车谍照,小米新款SUV大得显眼,车身方正,空间余量足以塞下三排座椅,能坐6到7人,更多像是给全家出行做准备的新款。


这次小米一改往日的年轻运动风,新车以六座大型SUV的形态,径直驶入了理想与问界最熟悉的“家庭”领地。而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也从满足个人驾驶乐趣,已经拓展至承载全家出行的需求。


根据市场相关信息,小米新车将搭载1.5T四缸增程器,外加前后双电机组成的四驱系统,纯电续航约200~400公里,可满足日常通勤,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500公里,直接超越理想L9与问界M9。


对于新车是否为增程款,小米回应称新车信息都要以官方披露为准。


按照小米以往的风格,新款上市大概率沿用熟悉的 “高配低价” 策略,在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齐备的前提下,起售价格会比竞品对手低出5~10万,意图用性价比“掀桌子”。


不久前,在理想十周年的发布会上,李想抛出了两张新牌,纯电车型i6与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玺。曾经用“奶爸车”定义品牌的李想,现在试图改写理想的营销主线,用“i人空间”和“皇后座椅”来吸引年轻女性消费者。


今年8月在罗永浩的视频博客中,李想认为在中国造车新创业公司的老板里,雷军是唯一一位跟他同样具备超级产品经理思维的老板。


两位同样具有产品经理思维的CEO,在2025年的秋天,不约而同地选择离开舒适圈,攻入对方腹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细分市场的赛道逐步见顶,大家都需要定位差异化的新品,来丰富产品矩阵。



在十周年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同时官宣了纯电车型i6,与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玺。


过去靠“奶爸车”的形象,在市场中站住脚的理想,也因为奶爸车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而陷入桎梏。当前,理想35岁以上的男性用户占比超70%,用户结构单一,过去两次的纯电转型,都因市场定位模糊不清,而导致新车卖不动。


这次i6启用代言人,除了有营销造势之意,理想更多的是给新车重新定调,让理想实现两条腿走路——增程守住“家庭用车”,纯电绑定年轻消费者和女性用户。


事实上,女性用户也正在成为推动新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5年9月25日的雷军在年度演讲中透露,小米汽车用户中女性占比接近50%,这一数字不仅揭秘了雷军的制胜法宝,还给其他品牌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小米两款爆款车的成功,已经验证了这条路线的可行性。


i6也是理想推出的首款5座纯电SUV车型,不仅是理想史上最小车型,定位也首次主打单身用户、小型家庭和女性用户群体。为了圈定女性用户,理想还提出“皇后座椅”的口号,试图唤醒女性用户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在定价策略上,i6也有意复刻小米的“配置平权”思路,将双腔空悬、冰箱等高端配置全系标配,限时减免价比小米YU7还低1.38万元。


为了更加突出优势,i6甚至全系标配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支持VLA司机大模型。把加钱才能拥有的选配,全系标配上车,让i6突出竞争力的同时,也导致整车成本持高不下。


高性价比的优势,也为i6换来了一定销量。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透露,该车上市5分钟大定数量突破了1万台。对于其他媒体报道“48小时内,全国门店平均每家新增大定80~90台,大定总数接近5万台”的数据的来源,截至发稿理想官方也暂未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定规模是建立在1万元的现金优惠,限时赠送静音电吸门等优惠权益上,首销权益叠加其他权益,优惠力度堪比折上折。限时权益结束后,i6能否保持竞争力还有待考验。


回顾过去一年,理想的纯电之路的转型一直不顺。


先是被寄予厚望的纯电旗舰MEGA,因造型争议等因素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被视为理想史上交的最贵“学费”。虽经过紧急调整,提前推出性价比车型L6挽救销量,但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掉产品定位单一的问题。


随后推出的纯电SUV理想 i8,又因上市初期配置复杂、定价策略未能清晰传达出“性价比”,导致开局不利。甚至i8与卡车对撞的营销事件也引发争议,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从增程迈向纯电的换挡期,理想的产品规划与市场节奏出现了脱节。


如今,理想i6也被提前推出,承担着拯救销量和拓展年轻用户市场的使命。尽管大定符合预期,但眼下i6的产能依旧受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提振理想的销量重回“巅峰”。



在与罗永浩的对话中,李想对首款电车MEGA的失利做过反思,他说MEGA直接照搬了L系列的内饰,除了大,并没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因为用户觉得车更贵了,还应该要有其他的亮点。


其实,对于新车理想i6也一样。在创新方面,i6依旧没有摆脱掉过往的惯性思维。不仅在外观设计上与i8高度相似,在内饰方面也沿用i8的方案,只不过对第二排后座进行了调整。而i8,在产品定位上依旧是一款家庭用车。


反观小米,在产品发布初期,卯足了劲要攻占女性市场,两款量产车,在女性关怀方面都比理想i6更为具体。


雷军认为,女性不一定懂车,但在家庭购车决策中拥有一票否决权。在色彩选择上,小米的车型更注重女性审美,提供了流金粉、丹霞紫等配色。宣传三层镀银防晒玻璃、智能化妆镜自动补光,以及专门的口红防滚落卡槽等。这些细节虽然不大,但更容易唤起女性的购买欲望。


而i6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仍然没有放弃对家庭实用性的追求,虽然宣传“皇后座椅”,但在其他个性化方面,仍然相对保守。理想能不能获得广泛女性用户的认可,仍然被质疑。


不少女性车主选择小米SU7的观点高度一致,即外观和颜值。


其中一位谭女士向字母榜表示,原本不考虑电车的她,第一次在购物中心遇见小米SU7 ultra就被一眼折服,流畅的溜背造型与她先前的奔驰轿跑风格相似,内饰细节也展现了对女性的友好,她最喜欢的幸运黄也被小米调制的刚刚好。


当时距离小米su7 ultra正式发布还有几个月,因为太喜欢,她决定当场交出2万定金提前预购,新车上市后,价格比宣传期的定价低出30余万,碳纤维等材料免费送,让她觉得小米更有性价比。


现在提车半年左右,出行途中经常被路人夸赞好看,她觉得自己的情绪价值也被满足。


在接受字母榜访问的三位小米SU7车主中,当被问及下一款车是否会考虑理想i6时,他们均给出了否定答案,虽然定位都是年轻人,可两款车型的用户重叠度可能并不高。


在谭女士看来,理想品牌的定位就是中年男性,“家庭用车”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让她难以产生共鸣。尽管i6面向年轻群体,但其外观设计未能吸引她进一步了解。


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打动女性用户选择理想i6更多是因为空间舒适感,智驾体验以及其他性能方面。关于i6的颜值,小红书上的评论依旧争议很大。


在选择小米su7和理想i6的争议贴下,甚至有网友给两款车作出了总结,“没结婚选小米,结完婚选i6”。空间上,网友认为i6更具优势。颜值上,小米su7更胜一筹。


当前,小米仅依赖SU7、YU7两款量产车型,虽然颜值和销量能打,但市场覆盖面有限,小米也急需新品开道,以寻求新增量。而从新车方正的造型和六座布局来看,更多是以家庭出行的需求为主,并且增程混动车型,也解决了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


不过,小米至今也没有解决产能瓶颈问题。YU7的等车周期已近一年,新工厂产能爬坡尚且需要时日,若SUV再成爆款,“等车大半年” 可能直接劝退目标家庭用户,部分用户因为等不及而转投其他现车品牌。


目前,小米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去年开始,小米汽车工厂就开始双班运营,将产能拉到极限,但仍然捉襟见肘。


尽管二期工厂已经验收通过,但一个新工厂从建成、调试到最终实现稳定量产,需要一个不短的产能爬坡过程,交付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虽然发布会的让路给雷军吃了一颗“定心丸”,雷军也迅速回应小米和理想一起推动纯电车在国内的发展,但理想在增程SUV市场的稳固地位和防守能力,也不容小觑。



李斌曾在内部会议中指出,纯电市场拐点已至,对蔚来而言这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时机,也是对依赖增程车型品牌的一次关键考验。


今年7月,整个市场的增程车销量同比下滑11.4%,而同期纯电动车销量增长24.5%。市场重心逐渐转移,曾高度依赖增程路线的部分车企已开始战略转向。


以“平替理想”起家的零跑,同样在7月新推出了首款纯电轿车B01,上市72小时内锁单量就突破了1万台,并在短短37天内实现了第10000台新车的交付,成为零跑历史上最快达成“万台交付”车型。8、9月份连续两月实现月交付过万,成为零跑的热销车型之一。


理想的另一位强劲对手问界,也开始在今年初过渡至纯电领域。先是问界M9于今年3月上市了纯电版本,并在今年八九月依次上新了纯电M8和M9。虽没有公布具体的纯电销量,但是纯电车型发布后,问界的销量逐月增长,基本保持在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反观理想,i8作为其首款纯电SUV,原计划于2025年2月底发布,但因与小米SU7 Ultra撞期,理想选择主动让路,7月底上市后依然面临产能受限的问题。


上半年的理想整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5%下降至19%。毛利率的拖累,导致营收承压,上半年,理想汽车实现营收561.72亿元,同比微降1.99%,这是理想自上市以来中期营收首次下滑。


发布会当天,李想为了宣传i6值得买称,“i6是理想历史上毛利最低的产品”。理想的策略是用规模换毛利率,可如果销量规模上不去,或将进一步拉低理想的净利润水平。


而对于小米来说,此时杀入增程SUV市场,同样也压力山大。


理想和问界等品牌,已通过多年的产品迭代和用户运营,抓住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建立了强大的口碑,小米作为挑战者,也必须在产品上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差异化价值。


目前来看,小米新车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人车家全生态”的体验协同。然而,小米采用的增程器方案,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油耗表现以及售后维护成本,都是家庭用户会重点考量的因素,这要求小米必须具备强大的自研能力。


根据市场消息,小米的增程器可能采用东安动力的方案,而增程器的表现,恰恰是决定家庭用户行驶品质和油耗成本的关键。这与理想、问界等经过多年自研和调校的增程系统相比,更容易被用户质疑不及竞争对手。


最重要的是,在增程车销量增长见顶的背景下,小米若想以高性价比切入,就意味着要在堆料和利润之间做出取舍。


理想为小米新车主动调整发布节奏,这场被外界解读为默契的“商业礼让”,看似一派和谐,但商业竞争的底色从来不只有温情脉脉,背后还潜藏了无声的较量。


正如当年雷军与周鸿祎的湖北同乡之谊,也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可当商业利益交锋,两人的恩怨纠葛最终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耐人寻味的一章。但愿雷军与李想在切磋的同时,始终不忘这段情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朱晓宇,编辑:王靖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兆丰股份:与纽鼐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6氪获悉,兆丰股份公告,公司当日与纽鼐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模组等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及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