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11月14日首页

基于Nextjs15的学习手记

作者 xun_xing
2025年11月14日 15:30

基于Nextjs15的学习手记

Next.js 是一个基于 React 的 全栈框架,由 Vercel 维护。它提供了 服务器端渲染(SSR)静态站点生成(SSG)增量静态再生(ISR) 等特性,使得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构建高性能、SEO 友好的 Web 应用。目前Nextjs 15已经使用React 19版本,服务器组件更加强悍。

一、了解CSR/SSR/SSG

CSR(Client-Side Rendering,客户端渲染)、SSR(Server-Side Rendering,服务器端渲染)和SSG(Static Site Generation,静态站点生成)是构建现代Web应用的不同的渲染方式。主要区别在于 页面的 HTML 何时生成、在哪里生成,以及对 SEO 和性能的影响,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1.CSR(客户端渲染)

将网页的内容生成和渲染都放在客户端(即浏览器)完成。初始的HTML文档中通常只包含基本的骨架和一些静态资源链接,如CSS和JavaScript文件。然后,浏览器会下载这些文件,并在客户端解析和执行JavaScript代码,动态地获取数据,并使用数据来生成和渲染页面的内容。

适用于单页应用(SPA) ,比如 ReactVue 项目

CSR渲染过程:

①.下载初始HTML

②.解析HTML

③.下载和执行JavaScript文件

④.数据获取

⑤.数据处理和页面渲染

⑥.更新DOM

⑦.用户交互和动态更新

优点:
  • 富交互性:客户端渲染允许创建富交互性的应用,因为所有的逻辑都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

  • 减轻服务器负载:服务器只需提供静态文件,大部分工作由客户端完成,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载。

  • 更快的页面导航:在单页面应用(SPA)中,页面之间的导航可以无需重新加载整个页面,提供了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缺点:
  • SEO挑战:由于内容是在客户端动态生成的,搜索引擎可能难以抓取页面内容,这可能对SEO造成不利影响。

  • 慢首屏加载:客户端渲染通常需要加载JavaScript框架和应用代码,然后才能渲染内容,这可能导致慢首屏加载时间。

  • JavaScript依赖:完全依赖于客户端JavaScript执行,如果用户禁用了JavaScript,或者JavaScript文件加载失败,那么用户将看不到任何内容。

适用场景:
  • 后台管理系统(如 CMS、Admin 面板)。
  • 需要大量交互的 SPA(如 Gmail、React/Vue App)。
  • 对 SEO 要求不高的应用

2.SSR(服务器端渲染)

在SSR中,服务器会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执行网页的渲染逻辑,并生成完整的HTML页面。生成的HTML页面包含了所有初始化的数据和已经渲染好的页面内容,然后服务器将该HTML页面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进行展示。

SSR渲染过程:

①.客户端请求

②.路由处理

③.数据获取

④.数据处理和页面渲染

⑤.HTML页面发送

⑥.客户端渲染

⑦.数据绑定和事件处理

⑧.用户交互和动态更新

优点:
  • SEO优化:服务器端渲染的页面可以提供完整的HTML内容,有助于搜索引擎更好地抓取和索引网站,从而提高SEO表现。

  • 快速首屏加载:用户可以更快地看到完整渲染的页面,因为内容是在服务器上生成的,这提高了 perceived performance(用户感知的性能)。

  • 更好的社交媒体共享:由于页面的元数据(如标题、描述、图片等)在服务器上已经渲染,分享链接时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正确显示预览信息。

缺点:
  • 服务器负载:服务器端渲染可能会增加服务器的负载,因为每个页面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处理和渲染。

  • 延迟:页面更新或导航可能会有延迟,因为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新的HTML页面。

  • 复杂的构建和部署:SSR应用可能需要特殊的服务器配置和更复杂的构建过程。

适用场景:
  • SEO 要求高的应用(如官网、博客、新闻站点)。

  • 内容动态变化的页面(如用户个性化主页)。

3.SSG (静态网站生成)

在构建(build)阶段生成静态HTML文件,将这些文件直接提供给客户端,而无需在每个请求上动态生成内容。

SSG渲染过程:

①.构建阶段

②.生成静态文件

③.服务器提供静态文件

④.客户端渲染

优点:
  • 最快的加载速度:用户访问时,直接从 CDN 获取 HTML,加载速度快。

  • SEO 友好:完整 HTML 可被爬虫抓取。

  • 服务器压力低:只需要提供静态文件。

缺点:
  • 缺少灵活性:无法处理实时数据,页面内容不会随请求变化。

  • 更新繁琐:如果数据更新,需要重新构建页面。

适用场景:
  • 博客、文档、产品展示页(如 Next.js + Markdown 博客)。
  • 新闻站点(非实时)
  • 静态电商页面(如 Next.js + Shopify)。

4.CSR / SSR / SSG 对比

渲染方式 HTML 生成时机 是否支持 SEO 首屏速度 适用场景
CSR 浏览器端 ❌ 差 🐢 慢 SPA、后台管理系统
SSR 请求时 ✅ 好 🚀 快 SEO 需求高、动态数据
SSG 构建时 ✅ 最优 ⚡ 超快 博客、文档、静态页面

CSR提供富交互和动态内容,能够实现流畅的用户体验,适用于单页应用和需要复杂前端逻辑的应用。

SSR提供更快的首次加载速度、SEO友好和较好的性能,适用于需要复杂交互和对SEO重视的应用。

SSG提供更快的加载速度、SEO友好和较好的可访问性,适用于内容相对稳定、对SEO要求较高或需要更快加载速度的应用。

5.同构(Isomorphic)渲染

也叫 混合渲染(Hybrid Rendering),结合了SSR和CSR的优点,首次请求由服务器渲染页面,提供快速的首屏加载和良好的SEO,之后的页面交互由客户端接管,提供富交互性。这种方式需要更复杂的配置和架构设计,但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性能。

6.ISR(增量静态再生)

ISR(Incremental Static Regeneration),SSG 的增强版,允许部分页面在后台自动更新,无需手动重新构建。

7.汇总

Next.js 是一个 React 框架,可用于构建 SSR、CSR 和 SSG 网站和应用程序,且支持同构渲染增量静态再生。 以及提供了许多内置功能,例如路由、数据获取和预渲染,Nextjs不仅当前强大,还在不断进化适合企业长期使用。

二、React 19新特性

三、基于React 19的Nextjs 15

- dev:运行next dev启动 Next.js开发模式。
- build:运行next build构建生产应用包。
- start:运行next start启动 Next.js 生产应用包。
- lint:运行next lint设置 Next.js 的内置 ESLint 配置。

1.核心规则

组件类型 是否需要标记 说明
服务端组件 不需要标记(默认启用) .jsx/.tsx 文件默认就是服务端组件
客户端组件 必须加 'use client' 任何需要 useState/Effect/浏览器 API 的组件
服务端动作 必须加 'use server' 处理表单提交等服务器端操作的函数
CSR客户端组件

文件起头添加use client标识,可以使用浏览器APi(如:localStorage等),添加交互性事件和事件侦听器。

// pages/test01
"use client"
import {useEffect, useState} from "react";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Test01 () {
    const [name, setName] = useState('');

    useEffect(() => {
        fetch(...).then(res => setName(res));
    }, [])
    return <div>
        <div>name: {name}</div>
    </div>
}

image.png

浏览器第一时间得到的结果没有userName实际值,不利于SEO,结果需要等待请求到真实数据后,通过js操作dom进行回显

SSR服务端组件

.jsx/.tsx 文件默认就是服务端组件,可以使用内置方法getServerSideProps获取服务端数据,并以props形式回传给当前组件

// pages/test02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Test02 ({ name }: { name: string }) {

    return <div>
        <div>name: {name}</div>
    </div>
}

export async function getServerSideProps() {
    const name = await fetch(...)
    return { props: { name }  }
}

image.png

在服务器中请求数据后,直接将数据拼接到html中,并将组合好数据的html结构传给浏览器,有利于SEO

RSC服务器组件

React Server Components也是服务端渲染,是基于SSR之上的方案,在/app目录下创建的页面,默认就是RSC服务器组件

// app/page.jsx (默认RSC)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Page() {
  // 直接使用 async/await 获取数据、访问数据库
  const data = await fetch(...)
  
  return <div>{data}</div>
}

通过流式处理(Suspense + lazy),您可以从服务器逐步呈现 UI。工作被拆分为块,并在客户端准备就绪时流式传输到客户端。这允许用户在整个内容完成渲染之前立即看到页面的某些部分。

image.png

通过浏览器插件React Developer Tools,查看当前app/page.jsx页面组件层级,即可看到其底层组件层级。

image.png

2.服务端组件和客户端组件使用核规则

尽量整个页面为服务器组件(RSC),即可灵活引入各类型组件。

客户端组件
  • 客户端组件子组件必须是客户端组件
// src/components/Header
export default async function Header() {
    const data = await fetch(...);
    return (
        <div>
            header
        </div>
    );
}

// src/pages/page1
"use client"
import Header from "@/components/Header";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Page1() {
    return (
        <div>
            <div>Page1</div>
            <Header />
        </div>
    );
}

Header为服务端组件,作为子组件被客户端组件引用时,页面报错。

image.png

  • 服务器组件可以作为客户端组件的插槽

  • 服务器组件可以作为客户端组件的属性

  • Context组件通信必须在客户端组件中来完成

服务器组件
  • 服务器组件和客户端组件都能作为服务器组件子组件
外部依赖组件
  • 如果当前页面需要引入外部依赖中的组件报错,可能是外部依赖组件没有使用use client标识,导致将其作为服务端组件进行使用从而你报错,可创建客户端组件包裹依赖组件即可。

Javascript的Iterator和Generator

作者 xun_xing
2025年11月14日 15:28

Iterator和Generator

Iterator

简介

遍历器:Iterator是一种机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接口,为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提供统一的访问机制。任何数据结构只要部署 Iterator 接口,就可以完成遍历操作(即依次处理该数据结构的所有成员)。

Iterator 的作用有三个:

  • 一是为各种数据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简便的访问接口;
  • 二是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
  • 三是 ES6 创造了一种新的遍历命令for...of循环,Iterator 接口主要供for...of消费。

机制

Iterator 的遍历过程是这样的。

(1)创建一个指针对象,指向当前数据结构的起始位置。也就是说,遍历器对象本质上,就是一个指针对象。

(2)第一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可以将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

(3)第二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指针就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二个成员。

(4)不断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直到它指向数据结构的结束位置。

每一次调用next方法,都会返回数据结构的当前成员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返回一个包含value和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其中,value属性是当前成员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遍历是否结束。

下面是一个模拟next方法返回值的例子:

    const arr = [1, 2, 3, 4, 5];
    function myIterator(array) {
        let nextIndex = 0;
        return {
            next: function () {
                return nextIndex < array.length ? { value: arr[nextIndex++], done: false }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
    }
    const it = myIterator(arr);
    it.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3,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4,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5,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当然 Iterator 只是把接口规格加到数据结构之上,所以,遍历器与它所遍历的那个数据结构,实际上是分开的。

默认 Iterator 接口

当使用for...of循环遍历某种数据结构时,该循环会自动去寻找 Iterator 接口。一种数据结构只要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我们就称这种数据结构是“可遍历的”(iterable)。

ES6 的有些数据结构原生具备 Iterator 接口(比如数组),即不用任何处理,就可以被for...of循环遍历。原因在于,这些数据结构原生部署了Symbol.iterator属性,另外一些数据结构没有(比如对象)。凡是部署了Symbol.iterator属性的数据结构,就称为部署了遍历器接口。调用这个接口,就会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Symbol.iterator在任何作用域使用值都一样。

原生具备 Iterator 接口的数据结构如下:

  • Array
  • Map
  • Set
  • String
  • TypedArray
  • 函数的 arguments 对象
  • NodeList 对象

下面的例子是数组的Symbol.iterator属性:

    const arr = [1, 2, 3, 4, 5];
    let iter = arr[Symbol.iterator]();
    it.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3,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4,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5, done: false}
    it.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综上表现,本质上,遍历器是一种线性处理,对于任何非线性的数据结构,部署遍历器接口,就等于部署一种线性转换。

实现一个 Iterator 接口

一个对象如果要具备可被for...of循环调用的 Iterator 接口,就必须在Symbol.iterator的属性上部署遍历器生成方法(原型链上的对象具有该方法也可)。

class RangeIterator {
  constructor(start, stop) {
    this.start = start;
    this.stop = stop;
  }
  [Symbol.iterator]() {
    return this;
  }
  next() {
    let start = this.start;
    if (start <= this.stop) {
      this.start ++;
      return { value: start, done: false };
    }
    return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

const obj = new RangeIterator(1, 5);
const ite = obj[Symbol.iterator]();
ite.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ite.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ite.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ite.next(); // { value: 4, done: false }
ite.next(); // { value: 5, done: false }
ite.next(); // { value: 6, done: false }

遍历器对象的return、throw

遍历器对象除了具有next()方法,还可以具有return()方法和throw()方法。如果你自己写遍历器对象生成函数,那么next()方法是必须部署的,return()方法和throw()方法是否部署是可选的。

return()方法的使用场合是,如果for...of循环提前退出(通常是因为出错,或者有break语句),就会调用return()方法。如果一个对象在完成遍历前,需要清理或释放资源,就可以部署return()方法。

调用 Iterator 接口的场合

  • 数组和 Set 结构进行解构赋值时,会默认调用Symbol.iterator

  • 扩展运算符(...)也会调用默认的 Iterator 接口(某个数据结构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就可以对它使用扩展运算符)

  • yield* 后面跟的是一个可遍历的结构,它会调用该结构的遍历器接口

  • 数组的遍历会调用遍历器接口,所以任何接受数组作为参数的场合,其实都调用了遍历器接口,如下:

  1. for...of
  2. Array.from()
  3. Map(), Set(), WeakMap(), WeakSet()(比如new Map([['a',1],['b',2]]))
  4. Promise.all()
  5. Promise.race()

Generator

简介

Generator 函数是 ES6 提供的一种异步编程解决方案,语法行为与传统函数完全不同。执行 Generator 函数会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也就是说,Generator 函数除了状态机,还是一个遍历器对象生成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可以依次遍历 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每一个状态。

机制

形式上,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有两个特征。一是,function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有一个星号;二是,函数体内部使用yield表达式,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yield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产出”)。

function* testGenerator() {
  yield 1;
  yield 2;
  return 3;
}
let test = testGenerator();
test.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test.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test.next(); // { value: 3, done: true }
tes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 Generator 函数testGenerator,它内部有三个yield表达式(123),即该函数有四个状态:1,2,3 和 return 语句(结束执行)。

然后,Generator 函数的调用方法与普通函数一样,也是在函数名后面加上一对圆括号。不同的是,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该函数并不执行,返回的也不是函数运行结果,而是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也就是上面介绍的遍历器对象Iterator。下一步,必须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使得指针移向下一个状态。也就是说,每次调用next方法,内部指针就从函数头部或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或return语句)为止。换言之,Generator 函数是分段执行的,yield表达式是暂停执行的标记,而next方法可以恢复执行。

yield 表达式

由于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只有调用next方法才会遍历下一个内部状态,所以其实提供了一种可以暂停执行的函数。yield表达式就是暂停标志。

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的运行逻辑如下。

  • 遇到yield表达式,就暂停执行后面的操作,并将紧跟在yield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 下一次调用next方法时,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

  • 如果没有再遇到新的yield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return语句为止,并将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 如果该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为undefined。

yield表达式只能用在 Generator 函数里面,用在其他地方都会报错。

function* testGenerator() {
  // 可以在for循环中,但是不是在forEach等函数中
  for (let i = 0;;i ++) {
    if (i === 3) {
      return i;
    }
    yield i;
  }
}
let test = testGenerator();
test.next(); // { value: 0, done: false }
test.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test.next(); // { value: 2, done: true }
tes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yield表达式如果用在另一个表达式之中,必须放在圆括号里面。

function* testGenerator() {
  for (let i = 0;i < 3;i ++) {
    console.log('next:' + (yield i));
  }
}
let test = testGenerator();
test.next(); 
// 先:{ value: 0, done: false }
// 后:next:undefined

yield表达式用作函数参数或放在赋值表达式的右边,可以不加括号。

function* testGenerator() {
  testFunc(yield 1);
  let a = yield 2; //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next:', a); // next: undefined
  yield 3;
}
let test = testGenerator();
test.next(); // 先 { value: 1, done: false },后 test: undefined
test.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test.next(); // 先 next: undefined,后 { value: 3, done: false }

与 Iterator 接口的关系

任意一个对象的Symbol.iterator方法,等于该对象的遍历器生成函数,调用该函数会返回该对象的一个遍历器对象。Generator 函数就是遍历器生成函数,因此可以把 Generator 赋值给对象的Symbol.iterator属性,从而使得该对象具有 Iterator 接口。

let obj = {};
obj[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console.log([...obj]); // [1, 2, 3]
// 具有Symbol.iterator属性,即可使用拓展运算符

Generator 函数执行后,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该对象本身也具有Symbol.iterator属性,执行后返回自身。

function* test() {
  yield true;
}
const iter = test();
console.log(iter[Symbol.iterator]() === iter); // true

next 方法的参数

上面的示例中yield 2本身并没有返回值,即为undefined。next方法可以带一个参数,该参数就会被当作上一个状态yield表达式的返回值。

function* test() {
  let res1 = yield 1;
  console.log(res1);
  let res2 = yield 2;
  console.log(res2);
  let res3 = yield 3;
  console.log(res3);
}
const iter = test();
iter.next('a'); // { value: 1, done: false }
iter.next('b'); // 先 b,后 { value: 2, done: false }
iter.next('c'); // 先 c,后 { value: 3, done: false }
iter.next('d'); // 先 d,后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所以正常情况来说,一个Generator函数中,第一个yield传递参数是没有作用的,因为并没有上一个状态去接收它的参数。

for...of 循环

for...of循环可以自动遍历 Generator 函数运行时生成的Iterator对象,且此时不再需要调用next方法。

function* test()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for (let key of test()) {
  console.log(key); // 1 2 3
}

throw 和 return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都有一个throw方法,可以在函数体外抛出错误,然后在 Generator 函数体内捕获。

function* test() {
  try {
    yield 1;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test:', error);
  }
  yield console.log(2);
}
const iter = test();
iter.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try {
  iter.throw(new Error('出错了!')); // test: Error: 出错了!   2
  iter.throw(new Error('出错了!')); // catch: Error: 出错了!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catch:', error);
}

上面代码中,遍历器对象iter连续抛出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被 Generator 函数体内的catch语句捕获(前提是必须至少执行过一次next方法)。iter第二次抛出错误,由于 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catch语句已经执行过了,不会再捕捉到这个错误了,所以这个错误就被抛出了 Generator 函数体,被函数体外的catch语句捕获。

throw方法可以接受一个参数,该参数会被catch语句接收,建议抛出Error对象的实例。throw方法被捕获以后,会附带执行下一条yield表达式。也就是说,会附带执行一次next方法。

function* test()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const iter = test();

iter.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iter.return('end'); // { value: 'end', done: true }
iter.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中,遍历器对象调用return()方法后,返回值的value属性就是return()方法的参数。并且,Generator 函数的遍历就终止了,返回值的done属性为true,以后再调用next()方法,done属性总是返回true.如果return()方法调用时,不提供参数,则返回值的value属性为undefined。

function* test() {
  yield 1;
  try {
    yield 'try';
  } finally {
    yield 'finally';
  }
  yield 3;
} 
const iter = test();

iter.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iter.next(); // { value: 'try', done: false }
iter.return('end'); // { value: 'finally', done: false }
iter.next(); // { value: 'end', done: true }

如果 Generator 函数内部有try...finally代码块,且正在执行try代码块,那么return()方法会导致立刻进入finally代码块,执行完以后,整个函数才会结束。

yield* 表达式

如果在 Generator 函数内部,调用另一个 Generator 函数。需要在前者的函数体内部,自己手动完成遍历。

如下:

function* a() {
  yield 1;
  yield 2;
}

function* b() {
  yield 'a';
  for (let i of a()) {
    console.log(i);
  }
  yield 'b';
}
for (let j of b()) {
  console.log(j);
}
// a 1 2 b

yield*表达式,作为解决办法,用来在一个 Generator 函数里面执行另一个 Generator 函数。简化上述代码

function* a() {
  yield 1;
  yield 2;
}

function* b() {
  yield 'a';
  yield* a();
  yield 'b';
}
for (let j of b()) {
  console.log(j);
}
// a 1 2 b

可以通过yield*实现多层数组的扁平化处理,如下:

function* iterTree(tree) {
  if (Array.isArray(tree)) {
    for(let item of tree) {
      yield* iterTree(item);
    }
  } else {
    yield tree;
  }
}
const arr = [1, 2, ['a', 'b'], 4, ['name', 'age']];
console.log([...iterTree(arr)]);
// [1, 2, 'a', 'b', 4, 'name', '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