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9月18日首页

吉利银河 M9 上市!5.2 米车长+大六座,只卖 17.38 万元

作者 李华
2025年9月18日 11:56

在中国汽车市场,似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版本答案」——一种能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还能带来可观利润的产品公式。

过去,这个答案可能是大众朗逸,后来是哈弗 H6,再后来是特斯拉 Model Y。而 2025 年的答案,指向了三排六座的大型家用 SUV。

这场趋势的引爆点,无疑是理想 L9 与问界 M9 的成功。它们用超过 40 万元的售价,证明了中国家庭对高品质、大空间、智能化出行体验的支付意愿。

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白也随之显现:那些预算在 20 万元级别,同样渴望升级车辆空间和品质的家庭,他们能买到足够好的选择吗?

吉利银河 M9,就是冲着这个供给缺口而来的。

20 万的价格,40 万的体验?

翻开银河 M9 的配置表,你会发现它的底气所在:在 20 万元级别,几乎找不到明显短板。它围绕「大家庭出行」这个核心,在空间、座舱、驾控和智能层面,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5.2 米的车长,首先给到的是一种物理和空间上的满足感。

它的体量感,被吉利银河的「涟漪美学」设计包裹,整车姿态显得比较舒展。车头的贯穿式灯带和车尾的「旭日东升」尾灯,算是当下比较主流的设计手法,科技感有所提升。

当然,对于一台六座 SUV 而言,真正的考验来自车门之内。

银河 M9 采用 2+2+2 的座椅布局,其核心,是保证每一位乘客的体验。

它的第三排设置了两个全尺寸座椅,不仅拥有同级领先的 900mm 腿部空间和 1070mm 宽度,坐垫长度也达到了 510mm。为了实现宣传中的 150° 躺倒角度,吉利为此全新开发了一套电动调节器。

用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的话说,就是:

要把第三排从大家都不愿意坐的临时座,变成大家都爱躺的专享座。

第二排的两个独立航空座椅功能齐全,支持通风、加热、按摩,中间留出了 180mm 的过道。同时,整车座椅支持多种一键调整模式,提升了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物理空间的舒适,需要智能座舱來注入灵魂。

坐进驾驶位,视线的焦点会落在一块 30 英寸的 6K 一体式主屏上,配合 AR-HUD,构成了主要的交互界面。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是这一切流畅体验的算力基础,车机系统则是新鲜出炉的 Flyme Auto 2.0。

发布会上,淦家阅花了更多时间来介绍首发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 Eva。

他表示,这套语音助手改变了过去单纯接收指令的交互方式,家人只需要说出「后排有点热」这种感受,Eva 就能主动调低空调温度,「它还能化身故事大王,为后排的孩子解答十万个为什么」

但话说回来,大空间和智能座舱,在如今的国产新车上已经不算稀奇。银河 M9 真正拿出差异化的部分,是它的底盘。

银河 M9 的悬架结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在此之上,吉利为它配备了两项过去通常在更高价位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配置:

双腔空气弹簧和 CCD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在路特斯团队的调校下,这台 5.2 米长的 SUV 还跑出了 83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

为了提升驾驶者的信心,M9 的主驾座椅还配备了主动侧翼支撑功能,能在车辆转弯时主动收紧侧翼,为驾驶员提供动态支撑。

不仅如此,吉利还为顶配三电机车型加入了一个解决特定痛点的功能——华尔兹掉头,掉头半径只要 3.45 米。这个功能,在狭窄路段转向或泊车时,会有不小的帮助。

为这套底盘提供动力的,是新一代雷神 EM-P AI 电混系统。淦家阅在发布会上直言:

我们通常讲大车就等于高能耗,但银河 M9 就要打破这一定势。

最终的数据是,百公里加速 4.5 秒,CLTC 馈电油耗则做到了 4.8L/100km——淦家阅在现场强调,这个油耗数据甚至比一些合资品牌的 A0 级小车还要低。

而在智能驾驶层面,吉利为银河 M9 选择的路径,是以激光雷达作为感知核心之一,来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无图 NOA。

从解决第三排的乘坐痛点,到用「路特斯团队调教」对抗大车的笨重感,再到挑战「大车必费油」的刻板印象,银河 M9 在产品层面给出了一个称得上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力道究竟有多重,就要看它在市场中,到底想换取一个什么样的身位了。

当「价值战」打响,谁会最难受?

聊完了产品,我们再把它放回市场里看看。银河 M9 究竟想打一场什么样的仗?

显然,它并不是理想 L9 或问界 M9 的直接对手。吉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 40-50 万元的区间与先行者们缠斗,银河 M9 的坐标,被清晰地锚定在了 20 万元级别。

今晚,吉利正式公布了银河 M9 的补贴后售价:

  • 100km 两驱启航版:17.38 万元
  • 230km 两驱远航版:18.88 万元
  • 100km 两驱智航版:18.28 万元
  • 230km 两驱智航版:19.78 万元
  • 230km 两驱探索版:21.68 万元
  • 210km 四驱领航版:23.88 万元

可以发现,银河 M9 的目标用户,是那些预算在 20 万元上下的家庭用户。银河 M9 的出现,就是要在他们购买主流五座 SUV 的决策终点前,提供一个一步到位的新选项:

用相近的预算,获得远超预期的尺寸、空间和高阶配置。

它没有去楼上跟 50 万的对手们抢地盘,而是站在了 20 万级别的主流市场门口,等着那些准备购买普通五座 SUV 的家庭用户,然后问他们一句:想不想要个更大、更好的?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了实现这个价格覆盖,银河 M9 推出了多达 6 个版型。这在追求 SKU 极简化的当下,显得有些「反潮流」。

有不少网友都抱有这个疑问:吉利为什么不像新势力那样做更简单的 3 个版型?

实际上,这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思路。

新势力的三版型模式通常是「产品驱动」,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而银河 M9 的六版型模式,则是典型的「市场驱动」,核心目标是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它允许吉利留下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起售价作为价格锚点,有效吸引用户关注,再通过丰富的配置梯度引导客户选择价值更高的车型,形成一套价格漏斗战术。

这种看似复杂的选择,也恰好迎合了吉利庞大用户基盘中,许多习惯在丰富配置单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

从吉利「快速上量、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看,用 6 个版型织一张天罗地网,称得上是当下更务实的选择。

这套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组合拳,让银河 M9 在进入市场时,拥有了面向多个维度的竞争力。

它直接指向 20 万元级别的主流五座 SUV 市场。面对这个体量巨大的市场,银河 M9 的打法简单直接:在价格接近时,尺寸和座位数就是硬道理。

而当对手同样是六座 SUV 时,它的武器库里又多了一件新装备:「质价比」。当竞争对手们仍将空气悬架等作为高配或选装项时,银河 M9 已准备将其下放至更亲民的配置中。

这种将高阶技术配置化的打法,让它在同类产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不过,一张诱人的价格标签背后,总有一些绕不开的问题。

对于银河 M9 来说,真正的挑战或许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品牌。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系列,吉利银河仍需向市场证明,M9 不仅是一台量大管饱的车,更是一款真正具备高价值感和旗舰身份的产品。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而这一切,都将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上展开——大型家用 SUV 市场正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在这个市场中,银河 M9 虽有先发优势,但能否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持续保持独特性,将会是长期的考验。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用技术消灭「体验视差」后,岚图梦想家让「所见即所得」成了 MPV 新标准

作者 李华
2025年9月17日 17:00

在摄影圈,「所见即所得」曾是一个革命性的词汇。

在单反相机(SLR)普及之前,摄影师们普遍使用旁轴相机。这类相机的取景器和镜头是分离的,这意味着,由于视差的存在,你取景时看到的画面,和你最终拍到的照片,永远存在一丝无法消除的偏差。

你以为构图天衣无缝,照片上却多出了一截栏杆;你以为对焦精准无误,焦点却落在了别处。

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曾是无数摄影师的梦魇。直到——单反相机出现。它用一套巧妙的反光镜系统,让取景和成像共用一个镜头光路,彻底消灭了视差。那一刻起,「所见即所得」从奢望变成了现实,摄影体验被彻底改变。

巧合的是,在高端 MPV 市场,用户也长期生活在类似的「体验视差」之中。

人们对一台旗舰 MPV 的「理想构图」是:它应该有纯电车的静谧平顺,也要有燃油车的长途便利;它应该有 D 级车的宽敞空间,也要有 B 级车的灵活驾控。但现实往往是,你得到的总是一份充满妥协的「照片」:纯电续航短、驾控笨重、智能化体验落后……

理想中的画面,总因为技术的「视差」而变形。

而前两天刚发布的 2026 款岚图梦想家,它所要扮演的,正是 MPV 界那台终结视差的单反相机。

一台「无视差」MPV 的诞生

那道困扰 MPV 用户的「视差」,首先就出现在仪表盘上:

用户想要的纯电体验,总被短暂的续航里程限制;而长途的便利,又总是伴随着发动机介入的噪音和振动。理想与现实,始终无法对焦。

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解决方案,是让其中一项变得足够强大,以至于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你几乎可以忽略另一项的存在。这背后的底气,来自全新的 800V 岚海智能超混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块 62.5 度的三元锂电池组,它带来了 350 公里的 CLTC 纯电续航。这是一个远超同级混动对手的数字,意味着在绝大多数用户的通勤半径内,它都能被当作一台纯电 MPV 使用。

为这块大电池匹配高效补能,同样也是关键。岚图的全域 800V 平台和 5C 充电技术,能将 20% 到 80% 的充电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

这套快充系统的背后,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社会观察。

岚图发现,许多老梦想家车主在高速服务区,会因为充电速度不如纯电车而主动让出充电桩,有种「不好意思」的谦让。CEO 卢放坦言,正是为了消除用户的这份顾虑,团队才决心上马全域 800V 平台和 5C 充电技术,将 20% 到 80% 的充电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

当电量耗尽,那台热效率高达 45.18% 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便会介入,实现 5.26L 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并将综合续航里程延伸至 1500 公里以上。同时,490kW 的综合功率,也确保了 5.9 秒的零百加速成绩,动力足够充沛。

当补能体验的「焦点」被校准后,下一个需要消除的「视差」,来自于驾控。

为了化解 D 级空间与笨重驾控之间的矛盾,岚图引入了首次搭载在混动 MPV 上的智能后轮转向系统。它能提供双向共 10 度的转向角,显著缩短车辆的转弯半径,让这台 5.3 米长的大车在双车道能轻松一把掉头。

灵活不只靠转向。梦想家的底盘硬件同样扎实,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高配车型更搭载了智能魔毯空气悬架。这套硬件组合,旨在提供旗舰级舒适性的同时,赋予驾驶者足够的掌控感。

解决了动态层面的「视差」,岚图将目光投向了静态的座舱体验,试图在这里校准「豪华」的定义。

拉开梦想家的车门后你会发现,岚图对于豪华是有理解的,它没有一味地堆砌材料,而是将豪华建立在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之上

新增的「金銮红」双拼色源于故宫,「玄青」和「紫米」新内饰更显典雅。车内大面积使用的斑马木纹饰板,以及内部嵌有光源的「映山河」透光面板,共同营造出一种更具书卷气的豪华氛围。

座舱的体验中心,是第二排的 AI 零重力按摩舱。

2026 款岚图梦想家新增了能通过 36 个传感器自动适配乘客身形的「AI 自适应腰部支撑」,以及覆盖从头到腿的 26 点「叩击式」按摩。而这项看似极致的舒适配置,其起点却颇为朴素。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提到,它始于一位用户「在车里等孩子下课时,能有个更好的按摩椅就好了」的简单建议。

岚图梦想家对舒适的投入,甚至延伸到了全车:所有座椅的通风都升级为更舒适的吸风式,甚至还包括第三排——这同样也是一个同级鲜见的配置。

而在物理豪华的基底之上,2026 款岚图梦想家还试图消除最后一个「视差」——在安全与智能体验上的代差。

岚图在 2000MPa 的超高强度车身这一安全基底上,通过搭载华为乾崑 ADS 4.0,将安全维度从被动防护提升至主动预判。其 AEB 刹停时速经实测可达 130km/h,升级的 3 个 4D 毫米波雷达也增强了恶劣天气下的感知力。同时,这套系统也将重刹率降低了 70%,带来更舒适的辅助驾驶。

把这些技术点串联起来看,岚图的目的就非常清晰了。它不再满足于单点升级,而是通过一次全方位的体验优化,去回应用户对一台旗舰 MPV 的所有期待。

当「所见即所得」,成为 MPV 的新标准

在 2026 款岚图梦想家发布之前,用户在选择高端 MPV 时,内心是默认需要妥协的。人们习惯了混动车纯电续航短、充电慢的现实,也接受了大尺寸 MPV 驾控必然笨拙的物理定律。这些「已知缺陷」共同构成了市场的旧标准。

但岚图梦想家带来的一系列技术,让用户意识到,过去那些不得不接受的妥协,或许本就不该是标准的一部分。

在补能领域,当一款混动 MPV 的纯电续航可以达到 350 公里,并且支持 12 分钟补能大半的 5C 快充时,消费者心中的评判标准就变了。在驾控方面同样如此,当用户体验过「D 级尺寸、B 级操控」之后,再回头去看那些驾控体验平平的对手,难免会觉得差点意思。

而在智能化领域,华为 ADS 4.0 的加入,则直接将高阶智能驾驶变成了旗舰 MPV 俱乐部的一张入场券。正如 CEO 卢放所言,梦想家已成为 MPV 开发领域「不可绕开的对标车型」。

这背后其实是高端 MPV 市场竞争逻辑的一次更迭。

过去,行业一度陷入「拼参数」的怪圈,配置看似丰富,但技术平台的局限,导致最终的体验往往是割裂和妥协的。而梦想家所引领的,则是一个拼实力的新阶段。这里的「实力」,不再是单一参数的领先,而是指基于原生电动平台、将三电、底盘、智能等深度整合,最终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这种对用户评判标准的重塑,自然也为岚图自身,提供了一个建立全新品牌认知的好机会。

在此之前,外界对于岚图的认知,或许还停留在「国家队新势力」这个略显模糊的身份上。但这款产品,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更具象的信号:岚图是一个致力于消除用户体验「视差」的品牌。

这种以技术为导向,一切为了用户体验的产品哲学,成为了岚图新的品牌故事内核。

卢放反对单纯的「价格战」,他认为岚图「不卷价格,卷价值」,因为只有合理的利润,才能支撑企业「持续地为更多的用户服务」。这种「说到做到、体验如一」的形象,比单纯的「技术强大」更具温度,也更能建立用户的长期信任。

卢放曾在采访中澄清,岚图高管开设社交账号并非为了成为「网红」,而是不希望用户在面对一个庞大组织时感到困惑和无力。

让用户感到是在与真实的人平等地沟通,这很重要。

而这份品牌承诺,最终通过一套产品策略,落到了不同用户的预算和需求上。

市场的初步反馈,也直接印证了这套策略的成功。上市仅 18 小时,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大定订单便突破了 10000 台。更有说服力的是订单结构:作为顶配旗舰的乾崑 Ultra 版,订单占比超过了 50%。

这组数据背后,其实就是用户对岚图「镜头组合」策略的投票。

如果把 2026 款岚图梦想家这台「单反相机」看作一个系统,那么鲲鹏与乾崑两大系列,就像是为这个系统配备的两支定位不同的「镜头」。

鲲鹏系列,是那支高性价比的「标准变焦镜头」。它的任务,是让绝大多数用户,能以一个合理的门槛,体验到「所见即所得」的核心优势。

以 32.99 万元的鲲鹏 Pro 版为例,它虽然没有搭载最新的 800V 平台和华为智驾,但其核心的底盘架构、座舱豪华配置、以及依然领先的上一代动力总成,足以确保用户获得一个没有明显短板的、远超同价位对手的均衡体验。它面向的是最广大的市场,是岚图用来稳固基本盘的「挂机头」。

乾崑系列,则是那支画质锐利的「顶级定焦大师镜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展现「所见即所得」的极致形态,尤其是在智能化这个最能体现「对焦」能力的维度上。

它将华为 ADS 4.0 和鸿蒙座舱 5 这两项最顶级的「镜片」装上,再配齐后轮转向、魔毯空悬等所有硬件,为的就是给那些追求极致体验、预算充足的用户,拍出一张最完美的「照片」。

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其背后这套「消除视差」的产品哲学。它用技术,拉近了用户对一台旗舰 MPV 的理想构图和最终到手的现实照片之间的距离。

这不仅是对用户体验的尊重,更深层次的,或许是对「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端 MPV」这个梦想的回应。从 2022 年率先开启电动豪华,到今天用 800V 超混技术定义新标准,岚图的每一次迭代,都在证明一件事:

在高端 MPV 这个一度由外资品牌定义的赛道上,来自中国的技术与思考,同样可以成为新的、乃至更好的标准。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